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4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50篇
经济学   351篇
综合类   45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88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要素配置在投入产出两个环节中生成大量不完全技术信息,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更加明显。从投入产出数据集合中提炼共同因子,与不可观测变量构成预测器,建立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分析随机变动方差构成,测度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随机变动效应包括水平效应、稳定性效应和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效率自回归扰动项表示随机变动程度,将其细分为共同因子,计算预测器方差及其与投入产出效率的协方差。基于669家上市公司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技术研发数据,比较分析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及形成原因,引入脉冲响应法分析变量方差构成与变动特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风险投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39个城市风险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沿线地区的风险投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呈现为沿海高、西部低的分异格局;②风险投资的全局自相关系数均为正,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③风险投资机构数、国家高新区数量、风险投资退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风险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污染对风险投资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ESG投资理念逐渐获得认可,沿线地区可以通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丹  胡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0):128-136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中国与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R&D研究人员、专利申请量、科技期刊文章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创新效率是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1991-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呈指数增长态势,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除日本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九国整体呈小幅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证角度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对广州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主要是劳动力数量的增长,经济制度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增长的作用,物质资本不是促进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城市数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全国2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本文采用OLS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及2002年的横截面数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四项区位决定因素包括三种成本因素、三种市场因素、四种集聚因素和四种制度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对各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不明显,而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教育和研究开发条件以及地方金融规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文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就东部地区而言,能源条件和市场规模是较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教育和研究开发条件以及地方金融成为较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While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US metropolitan areas are polycentric,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as to the appropriat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centrations of employment within them. Existing methods suffer from strong assumptions about parametric form, misspecification, or reliance on local knowledge to calibrate model paramet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nonparametri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bcen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ore flexible, nonparametric approach yields greater accuracy with regard to both urban and suburban centers compared with other approaches. This approach should provide better data for the numerous topics that depend on the spatial accounting of employment within metropolitan areas.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规模分布Pareto指数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OLS方法测算我国各省、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和经济规模分布Pareto指数(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对Pareto指数进行跨区域和跨时间的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显著地服从Pareto分布,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化、产业结构以及运输能力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化和运输能力则是影响城市经济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旅游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生态系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大、相关带动性强的经济性产业,因此其风险因素众多.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对旅游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风险因素分为三类,项目自身风险、项目依赖风险和资源整合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本文利用Ellison and Glaeser(1997)衡量行业区域聚集和共同聚集的指标体系,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聚集程度在1998至2003年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我们还注意到,无论就行业区域聚集程度还是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而言,中国目前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Transport develop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geograph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e.g., Fujita et al. [12]), we analyze impacts of transport costs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We first identify prototypes from the existing models, and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how transport costs influence 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forces of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We then investig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glomeration/dispersion patterns given gradually decreasing transport costs for different goods.Received: Received: July 2004 / Accepted: January 2005, Accepted: Received: July 2004 / Accepted: January 2005, JEL Classification: R12Tomoya Mori: Correspondence to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David Bernstein, Tatsuo Hatta, Komei Sasaki, Tony E. Smith,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valuable comments. This research is partly supported by The Grant in Aid for Research 08403001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in Japan, the Murata Science Foundation, and WESCO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